鼻骨骨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岛龙失去了独角兽的角,你还认识它吗 [复制链接]

1#

3月19日,HistoricalBiology(历史生物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合作研究成果:首次利用CT扫描棘鼻青岛龙奇特的头饰内部结构并进行了重建。

棘鼻青岛龙曾被称作恐龙界的独角兽

“青岛龙”名字由来

恐龙通常以它们的外观或特征命名,比如,霸王龙,镰刀龙,食肉牛龙等;有时也是根据发现恐龙的科学家、发现地点或神话动物来命名,比如,阿根廷龙、汝阳龙、泰坦巨龙等。

现在恐龙的名字更加多元化,因为世界各地都在进行化石挖掘,每年有近50种新的恐龙被命名,根据外观,地点这些可能不能满足给更多的恐龙命名,所以,也会根据地方方言命名,比如中国发现的寐龙(MeiLong),意为“酣睡的龙”,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因为,发现这种恐龙化石时,它正保持的睡眠姿势。

棘鼻青岛龙化石骨架

第一次听到“青岛龙”这个名字时,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是只在青岛发现的恐龙,其实不然,青岛龙是在青岛附近的莱阳市金刚口村西沟发现的。按理说,这种恐龙可能更应该叫“莱阳龙”。那为什么会被命名为“青岛龙”呢?

其实,当时杨钟健教授带领的团队,将发掘的大本营设在青岛,它们把莱阳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带到青岛做进一步的研究,并且展览也放在青岛,诸多因素使杨钟健教授最终将这一恐龙命名为“青岛龙”。由于这个恐龙头上有棘鼻状的顶饰,所以种名为棘鼻青岛龙(Tsintaosaurusspinorhinus)。

新中国第一恐龙

棘鼻青岛龙发现于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发现的完整的恐龙化石。该化石埋藏于白垩纪晚期地层中,身长为6.62米,身高4.9米,体重大约6-7吨。

棘鼻青岛龙与成人大小对比

棘鼻青岛龙属于鸟脚类恐龙中鸭嘴龙科,鸭嘴龙科典型特点是,嘴巴扁平似鸭嘴。棘鼻青岛龙除了具有鸭嘴龙的特点之外,还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头上有一个棒状的鼻骨,向前上方伸展,看着很像“独角兽”,也是根据这一头饰特点,杨钟健教授在年著的《山东莱阳恐龙化石》的书中,将其归为赖氏龙亚科。

最初棘鼻青岛龙复原图,头部有一长角

与众不同的“独角兽”

其实将棘鼻青岛龙归为赖氏龙亚科是很受争议的,因为,鸭嘴龙类分为赖氏龙亚科和栉龙亚科两类,这两类最大的区别是,有没有头饰。赖氏龙亚科的头饰均由前上颌骨和鼻骨共同围成中空的鼻腔,并向后上方伸展,形成较大的像头盔状或冠状的头饰;而栉龙亚科大部分没有头饰,少部分具较小的实心头饰,主要由鼻骨构成,向后上方伸展。很显然,棘鼻青岛龙这种向前方延伸的头饰,与两者均不相同,另外,头饰是否为空心也是其两个亚种的区别之一。那么棘鼻青岛龙的头饰是否非空心呢?

鸭嘴龙科头饰(DannyCicchetti)

古生物学家对棘鼻青岛龙奇特的头饰一只很感兴趣,对其作用也提出很多的猜测,有人认为它可能是中空的用来发出声音。当然还有人质疑它是不是放错位置了,是其它部位的骨骼,但是发现的另一具青岛龙化石也是具有这样的结构,所以基本能排除这种可能。

对于这种疑惑,在年,Prieto-Márquez和Wagner对棘鼻青岛龙的头饰进行了重新研究,认为棘鼻青岛龙具有赖氏龙亚科典型的由鼻骨和前上颌骨共同构成的向后上方延伸的空心头饰,但由于鼻骨狭小不适于气流通过,鼻骨腹侧并没有气流出口与颅内相通,因此对于这一棒状鼻骨是否为空心结构仍有疑问。

棘鼻青岛龙头骨复原图|来自论文

“独角”变“头冠”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汪筱林研究团队重点首次对棘鼻青岛龙向前上方伸展的鼻骨进行了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无损状况下对鼻骨内部结构进行重新观察和研究。

CT扫描的结果显示,棘鼻青岛龙鼻骨内部不是中空的管状结构,而是实心的类似“三明治”结构,即鼻骨内部由中部条带状的高密度部分和两侧的低密度部分构成。中部密度较高部分是由于鼻骨愈合用以加强对头饰的支撑作用。CT扫描和外部形态观察均显示棘鼻青岛龙棒状鼻骨有多处断裂,尤其是鼻骨棒状部分根部的断裂最为严重,中间充填石膏修补,如将石膏去除骨骼断裂面重新拼合复原,则鼻骨更向前倾。

棘鼻青岛龙鼻骨CT扫描图|图片来自论文

图注:鼻骨内部实心的类似“三明治”结构以黑色虚线标出

所以,此次的研究结果更倾向于杨钟健最初描述的鼻骨向前倾斜,而不是Prieto-Márquez和Wagner认为的鼻骨后倾。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棘鼻青岛龙的头饰进行了重新复原重建,认为棘鼻青岛龙鼻骨内部虽为实心结构,但其与上颌骨共同组成了比目前正型标本所显示的更大的向前上方伸展的中空头饰,与典型的赖氏龙亚科向后上方伸展的头饰不同。也就意味着,这个“独角兽”的角变成了一顶更大的头冠。

现在的棘鼻青岛龙向前上方伸展的头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