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打人的事,大家都听说了吧。
1月12号清晨,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发布了一份通报,上面显示,1月11日4点40分,王某某等人殴打路人,被处以行政拘留7日、罚款元的处罚。
因王某某等四人决定提请行政复议,行政拘留暂缓执行。
后经证实,通报中出现的“王某某”,就是王思聪。
久未在公众面前露面的王思聪,再次上热搜,又是以这种不光彩的方式。
01
案件发生时,被殴打的陈某某正在路边候车。
王思聪等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误以为陈某某在偷拍他们,即使在陈某某解释并未拍照后,依然不信。
争论一番,王思聪一伙人直接动手了。
疑似现场画面
他们先后挥拳向陈某某的脸上打去,导致陈某某左侧鼻骨骨折,面部多处挫擦伤及挫伤,综合评定为轻微伤。
法律上的“轻微伤”,和我们想象中的轻微伤是不一样的,要严重得多。
说到底,这只是一起普通的打架斗殴案件,之所以引爆舆论,还是因为主角是王思聪。
一开始,评论区的画风是很严肃的。
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都要严惩不贷。
但渐渐地,舆论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反转。
02
起因是一张图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有人爆料,王思聪给了被打者万,事情已经解决了。
还有人po出一张疑似王思聪的朋友圈截图,显示王思聪说了一句:新的一年与万和解。
两个数字基本重合,一下子增加了爆料的可信度。
万的赔偿金额,让许多人不淡定了,纷纷在线“求被打”。
有人表示遗憾:“多希望被打的人是我。”
还有人称要去找王思聪,并称自己“从来没有那么欠揍过”。
但很快,所谓的“知情人”就出来辟谣了,说王思聪否认那条朋友圈是自己所发,万的赔偿,自然也是子虚乌有。
虽然万赔偿是谣言,但网友们“欠揍”的热情,依然未褪去。
对此有媒体痛心疾首地评论道:
从义愤填膺到喊着求打就在一夜之间,引发反转的不是事实有误,而是一个不明真相的万。
一时间,不知道称之为荒诞,还是悲哀。万确实诱人,但值得出卖自己的尊严去获取吗?
然而,这番义正辞严的话,引来的却不是支持,而是一边倒的反对声。
平心而论,两方都有道理,只是角度不同。
一方趋于理想主义,一方基于更多的现实考量。
03
站在个人角度,看到那些“求被打”的评论,我感到悲哀,但说不出苛责的话。
首先,很多人并不是真的想被打,只是在网络上玩个梗,纾解现实中的心酸与疲惫。
第二,钱真的没有那么好赚。
如果有一个不偷不抢,不触犯法律,只用被人打一顿就能收入万的机会摆在眼前,有人选择接受,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
万,自然不算天文数字,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庞大的金额。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在农村地区,一年挣1万块钱,已经是理想情况。
再加上近几年受疫情冲击,经济下行,赚钱压力更大。
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年薪百万”,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凤毛麟角。
西南财经大学曾出过一份调查报告,在中国年收入超过万的人群,仅有70万。
也就是说,1万人当中,只有5个。
万,可能很多人一辈子也赚不到。
万,已经足够一个人在小城镇实现财富自由。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为了万而心甘情愿被人打一顿,并不是件很难理解的事,没必要将说出这话的人定性为“奴颜婢膝”。
第三,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今天,张朝阳的一句话,也激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他说,年轻人不要只追求赚钱和快乐。
不出意外,很多人觉得,他这句话有“何不食肉糜”的嫌疑。
当然,从道理上说,希望年轻人不要把赚钱当做人生的第一目标,是没错的。
问题是,一个已经充分享受过金钱富足的快乐的成功人士这样说,就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缺了点俯下身来倾听和理解的平等姿态。
写这篇文章,绝不是在夸大金钱的力量,更不是在宣扬“金钱至上”的扭曲价值观。
殴打他人是违法行为,王思聪任性妄为,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本文想探究的,是在网友们“玩梗”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的更现实的无奈。
这世上,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有人一掷千金眼都不眨,有人为一分钱愁白了头。
我们无法强求所有人的观念都保持一致。
但请不要高高在上地去嘲笑别人赚钱的姿势不够优雅,不要用自己有限的价值观去度量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