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报》:中国种子企业早该兼并重组了
当前位置: 正文
《中国产经报》:中国种子企业早该兼并重组了
发布日期: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 浏览次数:239
来源: 中国产经报
近日,新华、人民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农业部的一项重大举措,即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笔者以为,这虽然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自我拯救措施,但同样令人振奋。
此次农业部推出的举措,可谓“一篮子种子*策”。既包括种子品种管理、品种推出,又包括种子市场监管,生产基地建设及储备制度构建等。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促进种子企业的兼并重组,以扶持优胜企业做大做强。这是跳出日常管理之外的一种战略选择,是以市场化的创新机制,从根本上夯实中国的种业发展,以确保粮食丰收,保障粮食安全。
按照农业部门自己所总结的情况来看,目前的中国种业形势是:“育种创新能力、种业产业集中度、种子市场监管能力仍然较低,品种多乱杂、企业多小散、种子假冒伪劣等问题仍然突出,种业面临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应该说,这种总结是客观的、严峻的,说明农业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层是不糊涂的。难怪有不少仁人志士都表示担忧,假若我们再不采取得力措施,中国的种业发展将要唱“国际歌”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种子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早就应该进行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提法和担忧有些过头。那就请我们来看看当今的种业现状吧。
据资料显示,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美誉的山东寿光,大宗蔬菜种子市场已基本被国外品种垄断。不仅山东如此,而且东北、华北、中原等粮食和蔬菜的主产区,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几乎完全被外资垄断。
外资垄断中国种子市场后,带来了什么后果呢?首先是大幅提高种子价格,“天价种子”不断涌现,甚至出现了“1克种子1克金”的情势;其次是外国种子已从蔬菜、花卉领域扩张到粮油领域,而且扩张的速度很快,比如国外“先玉335”种子,就已完成在东北玉米主产区的扩张布局,给中国种子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有专家担忧表示,在某些地区以及某些品种上,只要外资种子企业“一声咳嗽”,就得造成当地的某些农作物生产“地震”了。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要改变这种局面,唯有将民族的种业企业做大做强。据统计,我国持证种子企业虽有7600多家,但同国际大公司相比,简直不堪一击。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品种研发等,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比如我国前20强种子企业占全国种业销售额的比例为20%,而美国前20强种子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美70%的份额。如果我们任由种子企业自生自灭,那么,我国种业发展只会越来越被动。
在种业市场竞争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如果我们的种业企业没有实力,那么,要想巩固我国粮食及农作物安全就只会是一句空话。也正因为此,农业部官员才高调呼吁:“*策设计能否变成发展成效,最关键的是要开拓创新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