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来到成都,所有医疗中心的职员都很亲切,耐心。感谢他们,我能够快速治愈,我对此感到非常幸运。”“当就诊结束后,疼痛就已离我而去。非常感谢你,我很高兴我能遇到一位像你这么好的医生。”……在大运村医疗中心一楼门急诊大厅的留言板上,一封封以各国语言书写的感谢信,记录下了这段日子以来,发生在各国运动员、代表团成员与医疗中心医护人员之间的点点滴滴。
大运村是大运会期间参赛代表团成员在成都的“家”,承担着重要的服务保障功能,大运村医疗中心则是为他们在集中工作和生活半径内提供最快就医便利的地方。当运动健儿在赛场上竞技、拼搏的时候,他们的背后,大运村医疗中心的名医生、护士、志愿者们,成为了每一位运动员与工作人员的健康“守护者”。
门诊开放时间延长到晚上
耳鼻喉科门诊医生兰德,医院,被抽调至大运村医疗中心承担医疗保障工作。“每天门诊的时间是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工作时间15个小时。”兰德告诉记者,跟普通门诊不同,大运会期间,有些比赛是在晚上进行,运动员和代表团成员回到大运村时就比较晚了,考虑到他们可能有非急诊的就医需求,因此门诊开放时间延长到了晚上。
从7月10日进村到大运会结束,兰德一直驻扎在大运村里。“门诊一个专科配备一名医生,主要是为了保证医疗的连续性,对医生来说,如果患者需复诊,同一个医生会更了解病情,减少沟通成本,对病人来说,看到是同一个医生,心里也会更加踏实。”兰德粗略估算了一下,从7月22号大运村开村到8月5号,自己已经接诊了多人。“主要是一些耳鼻喉方面的常见多发病,以及与运动创伤有关的鼻骨骨折、入水运动导致的中耳炎、咽喉问题等等。”
满足运动员个性化需求
对兰德来说,在大运村当“村医”,医院当医生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运动员更多会考虑参赛的问题,经常会提出‘明天我还能参加比赛吗?’‘会不会影响比赛?’‘我希望能继续参赛。’这类的问题和诉求。”兰德说,这也要求他在正常治疗的同时,还要尽可能满足运动员的参赛需求,“一般来说,我们会跟对方的队医一起,制定出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
每天给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看病,兰德感到既新鲜也比较有挑战。“抽调到医医院的业务骨干,英语水平都比较好。跟来自英语国家的患者沟通基本没问题,但是也有很多人是来自非英语国家。”兰德说,这种时候,就要借助志愿者或翻译机的帮忙了;并且,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患者,要尽可能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去向他们解释说明。
说到这里,兰德脸上露出了笑意,“这次参与大运会医疗保障工作,对我来说很有意义,收获很多。一方面能够为这种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服务,自己感到比较自豪,一方面也促进和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点+中心”抢抓急救“黄金四分钟”
“医疗中心开设了急诊科、内科、骨科、康复科等18个科室和远程会诊中心,可以提供急诊、运动康复、中医诊疗、心理疏导等门急诊及住院服务。医护人员有多名,来自成都市域32家医疗机构。”大运村医疗中心负责人、医院副院长李世云向记者介绍,开村后,平均每天接诊上百人,多的时候一天超过人,除了康复科的需求较大,中医诊疗也受到了国际友人的青睐。“此前曾为巴西、德国、韩国等多个国家的运动员、代表团成员还有国际大体联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中医推拿,他们都说推拿之后感到舒服多了。”据了解,为了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涉赛事人员的就医需求,医疗中心不仅借鉴学习了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北京大运会、深圳大运会等赛事运动员村医疗保障的经验,还邀请奥运会、大运会和军运会等大型赛事医疗服务管理专家对医疗中心运行进行指导和培训。“赛事期间,每天8点到23点提供日常医疗服务和24小时急救及转运服务。如果需要进一步救治,医院转运。”李世云告诉记者,考虑到急救“黄金四分钟”原则,为了保证在4分钟能开展急救,在村内的每个代表团住宿区都设置了一个医疗点,“总共5个医疗点,加上一个医疗中心,为大家提供快速、及时、专业的医疗救治。”据了解,大运会结束后,医疗中心也不会“闲置”,将同医院和成大附院十陵院区继续使用,为成都大学师生员工及周边百姓持续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曹宇阳图片\视频刘钊责任编辑何齐铁编辑刘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