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骨折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英国马丁贝克公司生产的弹射座椅天下第一
TUhjnbcbe - 2024/8/14 18:52:00

制造弹射座椅的马丁·贝克公司在日本参展,海报上写着“我们的弹射座椅救了20名日本人”。该公司在印度参展时,海报写的是“我们的弹射座椅救了名印度人”。

美军F35被英国弹射座椅坑了,美国加快了在俄罗斯周边和太平洋的部署,先是将6架F-22部署到波兰,又将航母战斗群派到太平洋,显然是想大展拳脚。但还没等美国有什么大动作,一个“坏消息”却传来,美军F-35机队被迫停飞,A、B、C全部暂停飞行接受检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F-35的弹射座椅出现问题,今年4月份时,美空军一名地勤维护人员发现部分F-35弹射座椅的爆炸药筒没有装炸药,其立即将此事上报。

弹射座椅没有装炸药,意味着其无法在紧急状态下成功弹射,而飞行员很可能因此死亡,所以弹射功能可以差劲,但炸药不能不装。美空军原本以为这只是个例,但没想到这还是弹射座椅制造商英国马丁·贝克公司的生产事故,因为涉及到全部的F-35,美军只能下令全部停飞,进行为期一个周末的检查。在美国威慑计划的关键时期,F-35机队却被迫停飞,这次美军可是被英国弹射座椅坑惨了。

以火箭弹射椅为例子,原来有美国、苏联、中国、英国和法国这五国具备研发实力,法国考虑到难度、成本等方面因素已经放弃自行发展,转向采购马丁·贝克公司的成品,美国出于供应链全球化的考虑,也在F-35中引进了马丁·贝克的弹射座椅。半个世纪过去,五花齐放的格局,变成了英国的马丁·贝克一家独大,中俄两国各有特色的现状。

至于印度、韩国和土耳其等后发国家,在航空领域沉淀不足,自研的军机项目自然不会全面铺开,搞全系统国产化,弹射椅这样的子系统可以通过背靠的西方体系,很轻松的买到合适的型号。另外他们自身经济技术实力有限,难以实现战斗机全产业链独立自主,换句话说他们既没有足够的资源,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发展国产火箭弹射椅,不如直接采购成品。

为什么不给民航飞机驾驶舱配弹射座椅?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角度来简短的回答:

a.在主观方面,作为后面拉着上百人的商业客机,如果危急时刻飞信员跳伞逃生了,作为乘客您还能信任这家航空公司吗?作为商业航空基本伦理,紧急情况下,机场是要在所有人员撤离后逃生的。

b.战斗机不仅仅是有弹射逃生系统,飞行员是同时装备抗荷服和呼吸维持系统的,可以在高空、高速的情况下对弹射跳伞提供有限的保护,试想西装革履的民航飞行员如果弹射出去又会是什么结果呢?

当然大家都知道大型飞机弹射程序极其复杂成功率也很低H6多起事故中印象中弹射成功保住过人命的就一次还不是全保住拿过来一些资料大家感受一下难度:

【理论上,6位轰-6的机组乘员(轰-6K为集中布置4位机组乘员)均有自己的弹射椅与逃生舱口,2位驾驶是朝上弹射,4位机组员是朝下弹射(轰-6K全部机组乘员都朝上弹射)。不过在成功弹射前,必须让飞机依循技令让时速低于公里(轰-6K放宽到时速公里),还得实施6-8个顺序不可颠倒的手动弹射准备步骤,且依照特定机组员逃生顺序依序执行,否则会出现气流干扰问题导致其余机组员无法脱离。

这种不人性化的设计要成功执行,只能仰赖正驾驶用机内通话系统统一下达口令指挥;到考量到事故发生时机组员可能陷入负伤甚至恐慌状态,要如何有如机械般完美以人力实施全套逃生步骤,简直有如天方夜谭,这也让轰-6发生事故时逃生成功机率极低。

除了一些为了减重故意取消二级动力的轻型座椅外,现在座椅一般都可以做到0高度0速度的弹射。当然,地面应急出舱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抛盖,比如微爆索,甚至用东西砸玻璃都可以。直接在地面弹射应该是最糟糕的选择了,不到万不得已,没必要这么做。

而且,这种地面弹射对环境是有要求的,因为弹射高度基本只能保证开伞救生的最低高度。如果弹射后,掉到哪怕一个只有几层楼高的房顶,都很难保证生存,非洲某国飞行员在地面滑行时,弹射后,掉到了机库的房顶,还是救不过来。所以,一定要保证周围开阔。

低空弹射最大的问题还是飞机姿态而非高度。在那种还能超低空矢量弹射技术没有普及前,如果飞机姿态很差,往地面一侧弹射,只能加速死亡而已。

中俄弹射座椅厉害吗?

中国是唯一东西方路线弹射座椅路线都走过一遍的国家。

还有得出过一个结论,马丁贝克除了比较轻,传感器比较先进以外优点很少,J10这种空优战斗机还好(但也要拜故障基本不出现在高速区段所赐),JH7这种低空轰炸机被坑的非常惨。

毛弹的缺点主要是非常重+部分姿态感应器缺失,然而这玩意正好是马丁贝克有的,TG已经在新飞机上整合完成了。

K36其实从子系统技术水平上讲不能谈先进,甚至可以讲是落后的(无论是座椅重量还是那个火箭包),用西方技术初步优化过的K36D就减重了1/3,毛子真先进的,是设计思路。

还有,别无中生有瞎猜,拿火箭反推的你想让飞行员早死?你知道座椅出去之后光是气动力就够把你打骨折了么?和你YY的不一样,谁能有效减少速降谁就能有效保证飞行员的生存率。

还有目前座椅把你弹出去的思路和方式都差不多,用气动活塞或者炸药把飞行员炸出座舱(火箭过早点火容易造成灼伤),然后火箭点火保证你有效脱离飞机范围,只是座椅本身气动设计有区别,实际性能会有区别。

一代机基本只有炸药或者炸药活塞,二代机有些用小火箭也有些开始用这原理,追求0-0弹射之后基本都这样了。

国产弹射座椅的主力型号现在是HTY5与HTY8

HTV5是80年代中苏交恶中美蜜月的时候从西方引进仿制的马丁贝克弹射座椅。与苏联的K36同属第三代弹射座椅,但可靠性与综合性能与K36确实有一定差距。这款弹射座椅主要为歼十研发配套,现在主要装备在歼十上。

毛子的K36确实是一款非常好的弹射座椅,即使是现在其改进版依然是已知弹射座椅中最先进的。中国90年代随苏27引进K36,随后在K36基础上研制出HTY8。歼11b与歼15用的就是这款座椅。也就是题主说的因为国产弹射座椅没有俄罗斯弹射座椅好而牺牲的张超烈士用的就是国产的K36。在当时飞机仰角大于90度的情况下地球现有的任何弹射座椅都救不了他,与座椅技术水平无关。

需要注意的是歼20上的爆破穿盖弹射是pla首次使用。K8用的HTY7座椅也是穿盖,但是用座椅上尖把座舱盖顶破。而HTY5与HTY8正常只能抛盖弹射。说明歼20有可能使用了最新型的弹射座椅。虽然型号和性能还不明确,但我兔可能先于毛子和美帝搞出了第四代弹射座椅。

最后结论:中国完全有能力造出和俄罗斯一样好的弹射座椅。而且中国最新款的弹射座椅可能比俄罗斯的好的多。

弹射坐椅能否运用到汽车上?

首先,你要完整且可靠地实现专利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没有个百八十万甚至几百上千万元的成本下不来的,车主要是有这个钱,买个防弹装甲车开开不好吗?

其次,战斗机的弹射座椅也有弹射条件的,必须有一定高度才行。如果落到地方才弹射的话,成功的概率很低,摔死的可能性远大于生存。你直接在地上弹射,这不是求生,这是自杀游戏。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碰撞事故中,司机受到的许多伤害来自方向盘安全气囊,尤其是未正确调整安全带,导致方向盘上安全气囊打开瞬间对胸腔的挤压,具体过程如下:

1、膝盖会先撞到汽车方向盘下边的挡板,膝盖骨会完全撞碎;

2、气囊弹出,胸部以及头部和气囊迎面相撞,两个力量足以把鼻骨撞碎;

3、胸部受到强烈挤压,肋骨骨折;

4、肋骨骨折会戳破内脏,心脏会被戳破;

5、内脏破裂后,驾驶者死亡。

战斗机仅弹射座椅的价格,绝对超过一辆高档轿车。

完全不适合城市使用

为了使人员安全落地,必须要将人弹射到足够降落伞打开的高度。而在城市中,高架桥、各种电网设备、高层建筑,都会在弹射降落过程中,给被弹射人员造成致命伤害。

未经专业培训人员无法使用弹射座椅

战斗机飞行员都要经过长期高强度训练,可以承受7~8个G加速度的冲击;可以在危急情况下冷静处置各种危机。战斗机飞行员的头盔也是专门研制的,可以承受座仓盖爆破破碎的冲击力。

我们普通人如果突然被弹射出去,就算没遇到城市障碍物,也是九死一生。什么座椅脱离,什么打开降落伞,什操纵降落伞平稳落地,就是平时练过,真的遇到也没有几个能在那种电光火石之间正确操作。

缺乏实用性

正常的轿车为五座型,只给驾驶座安装,还是五座位全装?只给驾驶座安装,关键时刻司机自己逃命,明显有悖基本伦理。如果五座全装,单是弹射座椅,怕是也得几百万了。还要考虑车上可能有婴幼儿乘坐的问题。

总之,分析总体车祸情况后,不装弹射座椅的安全性要远高于安装弹射座椅。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国马丁贝克公司生产的弹射座椅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