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赛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与此同时,冬奥的医疗保障队员们
正在全力保障赛事的成功举办,
在这场速度与拼搏的演绎中,
生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责任担当。
医院的他们,
倾听他们的“守护”故事——
为国争光不止在赛场!
他们的出色表现赢得国际赞誉。
充分准备,保持时刻警醒
1月23日,由4人医院口腔医疗服务保障团队正式进入五棵松场馆,开启为期近1个半月的闭环医疗工作。
正式闭环之前,杨倩男和队员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众所周知,口腔诊疗产生的气溶胶极易引起疫情的扩散。为了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早在半年前,他们就定制了一台意大利的牙椅,牙椅上专门的面屏可以提供一定的防护。此外,他们还对废气和废水无害化排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改造,并安装了隔断门,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潜在疫情扩散的可能,另一方面又能保护运动员的隐私。诊室内还配备了空气净化器和紫外线消毒设备。在此次冬奥保障中,大部分的物资选择了一次性产品,既方便又安全。
在进入场馆之前杨倩男和队员们反复进行牙椅设备功能测试,以保障冬奥工作有序开展。他们对牙医室进行了空气培养、牙医室物表及物表核酸的采样,杜绝因环境和物品被污染引发新冠病毒感染。期间也进入了五棵松场馆进行了场馆路线熟悉、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正确穿脱防护服、手卫生等的培训。
闭环期间,口腔医疗服务保障团队也接诊了出现种种口腔问题的工作人员,包括正畸患者托槽脱落,冠周炎,根尖周炎,牙齿劈裂等等,都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1月27日,从运动员进入场馆开始训练的那一天,意味着医疗保障队员们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做好准备随时救援。场馆的工作是漫长的,医疗站的工作就是等待救援。但杨倩男表示,“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有机会为家门口的国际盛会服务,做出一份贡献,是我们的荣幸。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着,我们时刻警醒自己做好防护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运动员、为所有冬奥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冬奥有我们,精彩不断!”
赞誉满满,感叹中国速度
年12月,医院离退休办公室副主任杨晓光、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王玉妹进驻运动会服务部医疗服务处工作。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能有幸加入其中,在感受奥组委筹备组工作认真严谨的同时,也觉得自己有了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杨晓光说,日常他们主要负责医疗保障协调沟通、汇总报送医疗领域有关信息、协助医疗官团队处理反馈问题等。随着冬奥赛事的进行,在保障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他们经常听到来自各国运动医院医疗服务的认可和赞扬。“当有运动员医院进行救治时,不少国外同行说,体会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的医疗服务水平。”杨晓光说,每当此时,作为医院的一员,深深地感受到了身为中国医生的荣誉和自豪感。
能力完备,体现救治水平
北京冬奥会的各项比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延庆赛区是高山滑雪、雪车、雪橇等项目比赛的场地,这里将产生21块冬奥会金牌以及30块冬残奥会金牌。
就在离比赛场地70医院,医院的眼科医师于洁和鼻科医师郑铭与同道一起,参与整个赛区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医疗保障。
郑铭医生表示,延庆赛区闭环内的人员大约有超过1万人,其中运动员有多人,每天都会有患者被送医院。医护人员分成两部分,当遇到内科抢救或者外科急诊手术时,闭环外相应科室的专家就进入内环负责医疗处理;闭环外的医生,需要在接到通知后的10分钟内随时赶到远程会诊中心,与闭环内的常规接诊医护人员一起为患者制定诊治计划,并随时准备进入闭环。
前几日,一位冬奥工作人员因头医院,眼睑及眶周肿胀,鼻骨轻微骨折,于洁医生和郑铭医生第一时间参与会诊并提出救治意见。眼科和耳鼻医院的重点学科,这次于洁和郑铭两位专家加入保障团队,医院的救治能力更加完备。
紧张有序,迎接终极大考
在本届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赛区所有的比赛场馆中,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唯一新建的冰上场馆。该场馆由一个非常高效的运行团队确保正常运转,医疗防疫部是其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医院副院长刘力戈。该岗位因工作安排经历了三任副院长,最后在刘力戈的接力下,带领医疗防疫团队迎接正式比赛的终极大考。
在“走马上任”之初,医疗防疫保障团队刚刚完成“相约北京”测试活动,紧接着是“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在这期间,抗疫已经成为医疗防疫活动的第一位,为确保场馆在整个赛事活动期间无特殊事件发生,用“呕心沥血”来形容刘力戈一点也不为过。首先,防疫任务极其繁重,涉及到场馆的全领域;其次,防疫团队初建人员仅有5人,分别来自不同单位的年轻业务人员,均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大型体育场馆的防疫工作;第三,从接手场馆医疗防疫副主任到“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年10月)仅仅几个月时间。时间短,人手紧张,想要完成独具特色的“一馆一策”防疫政策,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经过不断整合,防疫工作正确有序进行;医疗工作方面,她抓住医疗经理这个承上启下的岗位人员,对上,应对场馆所对业务归口,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要求落实的工作;对下,将业务直接传达到医疗官;具体业务全盘交给医疗官团队,定期汇报进展。
经过年10月的“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医疗和防疫“中级考核”获得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距离终极大考还有3个月左右的时候,刘力戈开始专项管理,从每周2天场馆上班,医院工作,到完全脱产,全身心在场馆工作。为了密切监测各项工作,她从年1月4日开始进入小闭环工作,1月23日正式进入闭环工作,赛时全程均在直接监控之下,不留丝毫纰漏。
坚守奉献,不辞劳累辛苦
农历除夕,牛年的最后一天,北京冬奥村医疗保障团队员、医院的医生阴祖新负责中医科门诊任务,工作时间是从早7时到晚11时。医院工作不同,在冬奥村工作的防疫要求更为严格。“我是中医推拿科医生,在防护要求下进行手法治疗,还是挺辛苦和不舒服的。”阴祖新发现,中医推拿在冬奥村特别受欢迎,不少国家代表队的医务人员、随行官员慕名前来体验。
除了为外宾治疗,除夕这天,阴祖新还服务了一把自己人。“医疗队的小王把脖子扭伤了,颈部活动困难。”阴祖新骄傲地表示,“治这个正好是我们中医的强项啊。经过简单几分钟的治疗,小王的疼痛基本消失。”
虽然不能在家过年,但除夕之日亲人的期盼总不免在脑海中闪现,油然而生的思念之情,催促阴祖新给父母打去了拜年电话。“他们为我保障冬奥会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不断地提醒我注意安全。”下一个电话拨给了身怀六甲的爱人。“我惦记她,她惦记我。嘘寒问暖之余,不忘提醒我注意个人安全。”
在冬奥村医疗队员的眼中,离家的除夕,依然是充满年味儿的。阴祖新早上出发时发现,为突显中国年特有的氛围,诊所里未出诊的医生已经在生活区为除夕夜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大红的福字,红红的灯笼随处可见,“让人心情格外好”。
无数个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医务工作者暂别家庭与个人生活,度过3个月闭环且辛劳的日子,目的就是为了冬奥能够顺利举办。
直面挑战,不惧任何考验
杨春萌是医院的90后护士,她既参加过援鄂医疗队,又参加了此次冬奥保障任务。
1月27日距离杨春萌驰援武汉已经两年了,在武汉抗疫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回想起当时登上去往武汉飞机时的期待,踏上武汉土地即将要面对新冠病毒时的紧张,穿着防护服护理新冠患者时的艰辛,圆满完成任务时回到首都的骄傲。这一幕幕使她内心激动澎湃。
1月27日杨春萌又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负责冬奥村的医疗保障任务。杨春萌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作为第一批入住闭环管理。虽然不能在家陪父母过年,内心有些许遗憾,但杨春萌愿意为冬奥会的成功顺利举办克服种种困难,迎接这样的挑战。“面对外国友人,我从沟通、态度以及技术上都要更耐心和细心。从开诊以来我们接诊的患者有发热的、骨折的、外伤的......面对各种各样的病种,我们有技术精湛的医生,经验丰富的护士,齐全的医疗设备。我们会竭尽全力,做好冬奥村的医疗保障工作,为冬奥会的顺利举办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北京医管综合健康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