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关爱给“特别的你”
——从雪域高原到一线城市惠军为兵探索实践见闻二则
写在前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广大军民认真学习领会这些重要内容,用以指导医疗卫生服务实践。近年来,西藏地区0医院相继开辟军人就医绿色通道,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努力为基层官兵服务,均取得较好成效,体现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赢得各方好评,受到官兵欢迎。西藏
医院开辟军人就医绿色通道
■覃丽萍刘益军本报记者孙兴维
救治案例写进“大事记”
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接力赛。一名战士突发心梗,生命垂危,被紧急送往西藏医院。
医院医护医院援建医生叶明、陈晓龙,在翻越两座海拔米大山的转运过程中,徒手按压近40分钟,最终将战士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
按照军地有关部门部署,医院与西藏0医院结成对口帮建对子,进行人员帮带、技术培训等全方位帮扶。医院与医院,就是对口帮建对子之一。
在医院,军人军属一直享受优先待遇。门诊开设了军人优先窗口,军人凭证件优先。军属卓玛的儿子在部队服役,卓玛多年的腰肌劳损让儿子时常担心。卓玛家住大山深处,看病非常不便。医院了解情况后,派出医疗巡诊队利用下乡巡诊时机,翻山越岭,定期上门为卓玛测量血压、体检送药。
医院副院长拉多介绍,医院积极为官兵提供高压氧疗等服务,通过高压氧疗快速缓解疲劳、提升体能、增强耐力,提高官兵高原缺氧环境下的训练适应性。医院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官兵无需等待随时可以接受高压氧疗。
前不久,医院与医院专家盘点0年度成功救治的典型案例时,军地专家携手救治突发心梗战士的这个案例,写进了“军民共建大事记”的第一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医院党支部书记边巴卓玛说:“军地双方对照学习,进一步明确了结对共建的方向。”
“就近入院”救了战士的命
“医院援藏专家医疗队指导,我们去年开设军人门诊,开通军人就诊绿色通道,军人病房从无到有,军人门诊量达余人次。”西藏日医院副院长次仁措介绍的这一成果,让西藏开辟军人就医绿医院医护人员感到十分自豪。
亚东县00年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去年以来,医院医院援藏专家医疗队来院帮建的有利时机,持续推出一系列惠军服务举措,其中包括开设军人门诊和军人病房,开辟门诊、急诊和住院3条军人就诊绿色通道,推出针对部队患者的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取药、优先住院“四优先”服务举措。
他医院专医院建设规划、管理架构优化、绩效评价完善等具体工作。经军地双方共同努力,建立起点对点、一对一的教学培养模式,9名医疗技术骨干人员在军队专家帮带下迅速成长,35项新技术新业务陆续开展,医院制定并完善了15项诊疗指南、规章制度。
去年4月,一名突发急病的战士被紧急送至医院。亚东县距日喀则市多公里,战士被诊断为肠扭转、肠坏死,情况危急,转运后送可能错过最佳手术时机。军地专家进行风险研判后,果断决定就地手术,医院普外科专家远程在线指导,成功实施了手术。手术后军地申请直升机将患医院,一场连续17小时的生命接力画上圆满句号。
“就近入院+远程指导”救战士一命,让军地医护人员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双拥创新成果,也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医院也治“训练伤”
“医生,请帮帮我!”一名军官急匆匆来到医院。原来,他在训练中鼻骨骨折,后来做了复位手术,现在需要取出填充在鼻腔内的海绵。医院既没有耳鼻喉专科医生,也没有鼻内窥镜设备。“我来想办法!”结对帮建的军医蒋家耀很快联系上联勤保障部队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马新军。在马新军悉心指导下,手术顺利完成。
去年以来,医院与联勤保障部队第医院结为对口支援帮建对子。医院医院开展查房带教、手术指导、医疗巡诊、重大医疗救援等,进行全方位帮扶。经过精心帮带,医院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得到较快提升。
“以前碰到稍微难点的手术,只能让病人转院到拉萨治疗,现在来了部队专家,医院都受益。”医院院长贡觉旦增高兴地说。
医院医护人员与军队帮建专家组一起,定期到驻军部队巡诊,就近就便为官兵提供医疗服务。
“医院也能治‘训练伤’。”提起医院的医疗巡诊,部队官兵由衷称赞。一次,医院组织小分队到部队巡诊,一名战士来到医生尼玛扎西面前询问:“大夫,您看我这个病严重吗?”只见战士脸上布满密集的丘疹并伴有水疱。尼玛扎西立即请部队帮建专家陈阳一起会诊,两人仔细检查伤情并询问部队训练及生活情况后,诊断战士得的是光变应性皮炎。他们共同为这名战士做了湿敷和擦拭药剂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告别时,尼玛扎西医生还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战士后续复诊。
“子弟兵保家卫国,为军人军属服务我们责无旁贷。”贡觉旦增介绍,医院在挂号收费、取药窗口等场所设置了醒目的军人优先标识,并在急诊挂号、就诊、检查和收费等环节,严格执行军人优先规定。
亲历
传授技艺
■张文明罗微全文/图
近日,联勤保障部队第医院首批援藏医疗队专家骨干指导班戈医院外科医生开展阑尾切除手术。
北京
社会心理工作者为基层官兵服务
■王燕敏卢倩郑艳辉
退役军人成心理咨询师
年8月,当48岁的陈军强退出现役、选择自主择业时,一些领导和战友们感到不解。那时,他是原武警政治学院军事心理学系主任。
“退出现役,我会进一步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继续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贡献。”6年来,陈军强和同事们一起加入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一些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部队战斗力提升。退出现役的当年,他通过国家职业技能考试,取得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在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陈军强和同事们遇见了更多志同道合者。截至今年1月,联合会在册会员单位家,个人会员53人;联系社会组织余家,拥有近名心理专家及数万名志愿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各级高度重视官兵心理健康,坚持从基层建设抓起,提高科学化管理服务水平。年以来,仅军内网络的一个“心理服务”栏目,就累计为官兵提供远程心理咨询上万次。经军队有关部门批准,陈军强和团队成员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