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鼻
由鼻骨和软骨作支架,外被皮肤和少量皮下组织。骨部表面的皮肤薄而松弛,软骨部的皮肤较厚,富含皮脂腺和汗腺,痤疮和酒渣鼻可发生于软骨部的皮肤。位于颜面中央。上端狭窄,与额部相连,称为鼻根,下端隆起,突向前方,称为鼻尖。鼻根与鼻尖之间的嵴名鼻背或称鼻梁。鼻背上部以骨作支架,比较硬而固定,下部以软骨作支架,比较软而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活动性。外鼻与颜面相遇着的部分,名鼻底。外侧面的上部硬而固定;下部较隆起而比较活动的部分,名鼻翼。鼻翼近似半月形,下缘游离,在平静呼吸的情况下,无明显活动,剧烈运动之后,可见鼻翼扇动。鼻翼外侧至口角外侧的凹陷部分,名鼻唇沟,正常时两侧鼻唇沟深度对称。面神经麻痹时,鼻唇沟消失。外鼻的下面有二个鼻孔,为气体出入的门户,主要由鼻翼和鼻柱围成。鼻柱为鼻中隔前下部的游离缘,又名鼻中隔可动部。外鼻和鼻孔的形状因种族而有不同,我国人的鼻背较低,鼻孔一般近似圆形。二、鼻骨
鼻骨位于鼻背的成对的小骨,长方形,上厚下薄,支撑着鼻背。鼻骨上接额骨,下接鼻软骨,外侧接上颌骨,内侧接对侧鼻骨。鼻骨成对,位于额骨的下方中线的两侧,组成鼻背。鼻骨损伤的机会较多,且多伴复合损伤。相关疾病与治疗
1、鼻部位于人体头面部正中,属于较突出的部位,在颌面部创伤中,易引起鼻骨骨折,文献报道鼻区骨折占外伤后面部骨折的37、7%。鼻部呈三棱锥形突出于面部,易受外力损伤而发生骨折。鼻骨、上颌骨和额骨为支持外鼻的骨骼,鼻中隔起支撑外鼻作用。上颌骨额突借坚韧的结缔组织与侧鼻软骨相接,以此决定鼻背的宽度。故不同强度和方向的外力作用于鼻部除易发生鼻骨骨折,还常常伴有鼻中隔骨折。鼻骨相邻骨结构大部分较菲薄,骨折后易形成复合伤。对于鼻骨骨折,如不及时诊治,常导致外鼻畸形、鼻中隔偏曲、鼻部功能障碍(鼻塞、头痛、流涕)等后遗症。因此鼻外伤后,做到诊断正确、处理及时、整复措施理想十分必要。
2、临床上常见的鼻骨骨折的分类有①单纯型鼻骨骨折,包括单侧鼻骨骨折、双侧鼻骨骨折、鼻骨骨折伴鼻缝分离;②复合型鼻骨骨折,包括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鼻骨骨折伴上颌骨额突骨折、鼻骨骨折伴眼眶骨折等。也根据骨折线方向可分为:横向骨折、斜行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3、鼻骨骨折常见症状与体征:鼻出血、鼻面肿胀、眼睑淤紫、鼻塞、软组织撕裂以及外鼻不同程度的畸形(鼻梁下塌歪斜,鼻背下陷等)。鼻部的触诊也很重要,若触诊发现有捻发音、压痛、鼻部的缩短或者鼻根部的增宽,都提示鼻骨骨折的存在。对于重度复合伤患者可有严重并发症: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脊液鼻漏,颅骨骨折等颅脑外伤、颌面骨骨折、四肢躯干脊柱骨折等。
4、治疗为避免外鼻畸形及鼻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鼻骨骨折的复位应尽早进行。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良好患者应争取早期整复骨折,最好在外伤后2~3小时内处理。如局部肿胀明显伴鼻腔大量出血,可延续5~10天,但不宜超过14天,否则因骨痂形成发生错位愈合,无法满意整复。骨折的愈合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型期。血肿机化演进期约需2周方能初步完成。把超过2周未予以复位的,骨折处有骨痂形成、复位困难的鼻骨骨折分为陈旧性骨折。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