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骨折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后踝骨折中合并后内侧骨折块是咋回事
TUhjnbcbe - 2021/2/26 6:22:00

背景

1.目前有关后踝骨折中合并后内侧骨折块的研究较少。

2.以往判断标准是根据侧位片后踝骨折块累及关节面是否超过25%,来决定后踝骨折块固定与否。

3.随着越来越多小于25%的后踝骨折行手术固定,术后功能得到改善,对后踝骨折块病理意义的认识在不断改变。

资料与方法

从数据库中分析MasonandMolloy分型2B型骨折的CT影像(后踝骨折块分为后外侧骨折块和后内侧骨折块),共47例。

结果

从损伤机制可分为2个亚型:

1型为大的pilon骨折块,累及关节面(几何参数:x轴长33mm,y轴30.7mm,z轴31.7mm),骨折线间夹角32.1度,骨折线与骨后缘夹角32.7度,共29例(25例为踝关节旋后型损伤)。

2型为小的关节外撕脱性骨折块(几何参数:x轴长9.6mm,y轴13.2mm,z轴11.5mm),骨折线间夹角11度,骨折线与骨后缘夹角10.1度,共18例(80%为踝关节旋前型损伤)。

ACT轴断面示骨折块X和Z轴的测量。

BCT矢状面示骨折块Y轴的测量。

CCT轴断面示骨折线间夹角,。

DCT轴断面示骨折线与骨后缘夹角。

MasonandMolloy2B型后踝内侧骨折块的2个亚型CT三维重建图

图A.B.C.2型小的关节外撕脱性骨折块

图D.E.F.1型大的pilon骨折块

2型小的关节外后踝内侧撕脱性骨折块损伤机制示意图

PITFL下胫腓联合后韧带,图示为旋前型损伤机制,后内侧骨块被下胫腓联合后韧带撕脱,后外侧骨折块被距骨冲击造成。

不同类型后踝骨折术前术后图

图A.B.C.D示AO桥接技术固定后内侧骨折块

图E.F.G.H示抗滑钢板固定,靠近关节平面需附加螺钉固定,抵抗旋转不稳定。

结论

1.Pilon型后踝内侧骨折常见于踝关节旋后型损伤,可能由于距骨旋转撞击造成,由于累及关节面,应该复位固定,以恢复关节完整性。

2.后踝内侧撕脱性骨折块常见于踝关节旋前型损伤,可能由胫腓联合韧带牵拉造成,手术要求不高,因其为影响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次要结构。

讨论

1.基于CT的MasonandMolloy后踝分型:

1型.小的关节外骨折;

2A型.后外侧Volkmann骨折块不合并后内侧骨折块;

2B型.后外侧Volkmann骨折块合并后内侧骨折块;

3型.大骨折块,冠状面走形累及关节面后侧穹窿区。

2.复位顺序上:Pilon型后踝内侧骨折需优先于后外侧骨折。

3.2B型(后外侧Volkmann骨折块合并后内侧骨折)当外侧切口不能有效暴露史,可能需附加后内侧切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后踝骨折中合并后内侧骨折块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