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菲菲爱上了绘本,每天睡前都缠着我陪她读,昨晚读的是《受气包与淘气*》,讲述了一个关于“典型的同伴冲突”的故事。
露西是个多才多艺的乖宝宝,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可是淘气*汤米却总是欺负她。
直到有一天,露西看到汤米正在画画,她赞美了汤米,而汤米也为以前的所作所为向露西道歉。事情就这样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汤米试图通过恶作剧吸引大家注意,而露西却乐于和大家分享,主动化干戈为玉帛。温顺善良的露西明显是在社交中占据优势的一方。
今天,晨妈就和大家好好唠唠孩子的社交问题。
社交,是一种能力
前天傍晚领着菲菲逛公园,碰到了住在楼下的珊珊。
菲菲想和珊珊一起玩,却看到珊珊和一位没见过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她有些不好意思。
没想到的是,珊珊很大方地向那位小朋友介绍了菲菲,“这是我的好朋友菲菲”,然后又转向菲菲,“这是新搬来我们小区的璐璐”。
最后道:“我们一块儿去玩滑滑梯吧~”
于是,三个小女孩就手拉手一起奔向滑滑梯。
不禁感叹,珊珊的社交能力是真的强。
由此也可见,社交不局限于成年人的日常交往中,在孩子单纯童真的世界里,它也渗透进方方面面。
社交,其实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那如何定义“社交”呢?我们先从社交的“包含性”聊起。
有人问过这么一个问题:社交与交友的差别是什么?
网友答:
社交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
而交友是人们为了摆脱自己独身的生活,而去结交认识他人的过程。主要是包括一方对另一方的信任,并把信任给予对方,允许对方与自己交往,含有互动交友。
社交本质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共情社交”,一种是“功利社交”。“共情社交”重于情感联结,相当于交朋友,而“功利社交”则是重于信息或者价值的交换。
“社交”包含了“交友”,不等于“交友”。
“儿童社交”指的是指儿童在社会情境中使用语言的方式,它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语言社交
①能够使用语言满足不同的目的。例如打招呼,表达自己的需求。
②能够对不同的听者或者在不同的环境下,调整自己的语言。例如,以不同的方式对婴儿和成年人说话;在噪音很大时提高音调;理解听者想表达的含义;在需要时提供更多或更少的信息。
副语言社交
在谈话或者讲故事时遵循“少发声”原则。例如轮流发言;看向说话者;与说话者保持适当的距离;使用面部表情和手势
“我的孩子有社交恐惧症吗?”
有家长在后台给晨妈留言:
“晨妈,我家娃5岁了,还是不太爱说话,我母亲说我小时候可喜欢被带着走街串巷和同龄小孩一块儿耍,可我这个娃怎么就不爱和其他小孩打交道呢?是不是大家说的社交恐惧症啊?”
孩子到底有没有社交恐惧症,千万不要凭借经验或者听说来下定论。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患者对各种社交或公开场合都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并因此而尽力回避。
而你的孩子,可能仅仅是不会社交而已。
那怎么辨别孩子会否社交呢?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家孩子年龄对应下表来判断。
从出生到上小学的这段时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这个关键期被分成5个阶段,每个阶段,孩子都有着不同的社交表现。
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拥有社交能力,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小觑。
①适应社会环境
3岁以前,孩子已经有了一些社交行为,会出现彼此模仿,互相追逐打闹的行为。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社交概念。在此期间孩子如果出现不合群的现象,是正常的。
而3岁以后,孩子一般被送进幼儿园,此时,他们也恰好进入了交往敏感期。
“校园就是个小社会”,这句话是一点也没有错。孩子在学校中接触的老师、同学,无疑形成了个小社交圈子。
如果孩子能够适应好幼儿园的生活,将来也有更大的适应社会环境的可能。
②促进身心发展
想起去年闺蜜家的娃清清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送孩子入园实属难事。清清哭着闹着不肯妈妈走,每天都得变着法儿地哄好一会儿,眼泪流完了才作罢。
直到大半个月后,清清完全变了个样。原因是一天下午老师发了小面包,清清不小心把自己的弄掉了,但是同学洋洋将自己的一半分给了她。从那天开始,清清开始期待上学,经常带两份小零食去幼儿园。
源于洋洋的乐于分享和善于交际,使得清清对幼儿园不再有抵触心理,同时清清自己也开始慢慢掌握社交技能。
③实现自我价值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说:
“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业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
一个人若是掌握了社交技能,那他离实现自我价值将更近一步。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和孩子的社交能力呢?晨妈总结出了以下3点:
①以身作则
看过这么一个新闻:为帮孩子抢玩具,俩“熊家长”打架闹到派出所。
实在汗颜,不说俩家长一个鼻骨骨折一个丢失万元手链,为孩子撑腰就大打出手的做法,也会给孩子带来负面效应。以无礼制止无礼只会适得其反。
都说“家长是孩子社交的第一责任人”,在孩子社交出现问题时,家长应该理清问题所在,带领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冲动行事。
孩子天生具备模仿能力,习惯了简单粗暴的思维模式,长而久之,孩子的社交能力会退化为零。
②亲子游戏
美国幼教协会出版的《发展合宜的幼儿教育课程》中提到:
社交技能不是一个孩子能自动获得的技能,需要后天的学习,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发展社交技能是有必要的。
家庭可以多和孩子开展亲子游戏,培养其社交能力。
像我们小时候喜欢玩的“过家家”,其实就是一种角色扮演游戏。通过给自己和孩子设定不同的角色,让孩子知道在不同场景和身份下应对问题的方式。
不得不提的一点是,玩游戏不是上课,在游戏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把自己和孩子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对倾听孩子的想法,然后进行社交启发。
③正向引导
家长应多鼓励孩子进行社交。
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可以找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让他去做,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收获挚友,公开展示成果时能够使孩子胆量变大,给孩子树立自信心,增强其社交能力。
对于性格外向的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中就能得到充足的锻炼。家长可以在礼仪上多加以提点,教导孩子一些“社交原则”。
心理学家莱金·菲利普斯说过:
许多人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和谐相处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儿童时期没有学会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
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长大后,他们才会拥有独自面对世界的能力。
*本期内容由妈妈手册原创,万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