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鹏飞
近日,理想ONE高速事故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这起追尾事故可以说是理想ONE已知的最惨烈的事故。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事故过程,根据行车记录仪录像显示:
9月22日晚上,车主正驾驶着理想ONE以km/h左右的速度在高速巡航,当时车辆处于自动辅助驾驶模式。
突然,前方右侧车道的一辆厢式货车向左打灯变道,随着两车的距离越来越近,直到视频中断,理想ONE也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虽然记录仪没有记录到最终碰撞的画面,但结果可想而知了。
根据当事车主描述以及事故照片来看,涉事理想ONE的右侧车头钻进了货车底部,遭遇了“削顶之灾”。A桩完全断裂、挡风玻璃破碎,但气囊居然没有弹出。事故导致副驾的车主母亲鼻骨骨折和面部创伤,后排的父亲脊椎受损。交警部门给出的判定结果是,前车也就是厢式货车全责。
虽然事故责任划分已经很明确,但“死里逃生”的车主在论坛发帖对理想汽车提出三大质疑:
理想ONE的“辅助驾驶”为何在开启状态下,未能识别前方车辆?撞击时两车相对速度约30km/h,理想ONE的A柱为何这么脆弱?剧烈碰撞,为何全车七个气囊没有一个打开导致人员受伤严重?
针对三个疑问,理想官方也作出了回应,话术口径依然非常的“理想”。
我帮大家归纳一下要点:
首先,大货车尾部防护装置不合规,车辆钻底。A柱被卡住无法承受强大的冲击力。官方特意强调理想ONE的A柱采用了和宝马X7、奥迪Q7、沃尔沃XC90等豪车同款的抗拉伸强度为MPa的钢材,质量没问题;(言外之意,撞成这样是货车的锅。其他品牌的车遇到同样的撞击,A柱照样报废。)
至于为什么气囊没爆,官方的说法是“没撞对位置”。理想表示此次事故中,车辆前舱纵梁、前指梁、防撞梁及吸能盒均未发生明显变形,不属于安全气囊的保护场景,气囊传感器由于位置所限无法监测并且起爆气囊。(理想还强调目前在售车都没有在A柱布置气囊传感器,而且在这种碰撞下,即便气囊起爆也无济于事)
理想还自信满满地称,如果有媒体质疑以上两点,可以拿同级车来做同工况碰撞,他们愿意免费提供理想ONE支持。(言外之意,不服来撞)
关于驾驶辅助方面的解释,官方一句话解释:这是L2级自动驾驶的局限性,系统无法准确识别旁边车道并入的车辆。理想还强调,L2级驾驶辅助决策权依然在驾驶员手里。(特斯拉之后车厂关于驾驶辅助的经典话术,出了事都是驾驶员的锅)
事实上,很多其他品牌的L2级驾驶辅助都能准确识别这样的变道车辆。
有意思的是,理想的官方声明一出,当事车主的怒火快速平息,并发帖称媒体未经同意转发并恶意解读他的帖子,他完全接受并点赞理想的说法和服务,同时删除了被“误读”的旧贴。有网友评论说,“车主很可能被理想成功公关了。”
虽然车主接受了理想的说法,但媒体和网友关于此次事故的讨论仍在继续。
年,我曾参加了理想ONE上市前的试驾活动,当时这部车给我的感觉就是“均衡”,在使用体验上几无短板。但有一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这套驾驶辅助系统。我当时在试驾文章中是这样写的:
“在高速上的简单测试下来,理想ONE的大部分驾驶辅助功能处于可用状态,且表现不错。唯一令人失望的是并线辅助,车辆几乎把所有的决策权都甩给了人类驾驶员。由于缺少角毫米波雷达,理想ONE对于两侧车道的车辆距离的感知并不精准。高速道路上,在侧车道前方有车的情况下,我们尝试使用它的自动变道功能。拨动转向灯之后,系统非常“果断”地作出了变道动作,但前车的速度是要低于我们车辆的,但系统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如果此时驾驶员不踩刹车,两车大概率是要撞上的。”
随着理想ONE的交付,越来越多的媒体和车主也印证了我当时的这个看法。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也在微博上侧面承认这一事实,并表示会继续改进。但问题来了,导致理想ONE这部车L2级驾驶辅助局限性的核心在于硬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角毫米波雷达,以及那颗单目前视摄像头只有52°视野。我不知道除了更换硬件,理想有什么办法去改进这个致命缺陷。
只能说,为了节省成本,去省掉或者简配一些必要的传感器,发生事故只是时间问题。虽然现阶段厂商可以一味地把驾驶责任甩锅给驾驶员,但确保一套量产驾驶辅助系统必要的安全性是车企不能推卸的责任。
可怕的是,理想明明知道自身的这一缺陷,但在各种宣传材料上标榜自己是“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直到这次重大事故发生之后,其